一、土方工程的施工特点
1.场地平整和大型基坑开挖的土方量往往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立方米。因此,合理选择土方机械,组织机械化施工,对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施工条件复杂。土方工程多为露天作业的土石方,是一种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的天然材料。施工直接受到区域、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地面建筑密集的城市的土方施工也会受到施工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应做好调查工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在组织施工。
二、土方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
(1)土方开挖和运输
1.开挖原则:开挖前测量定位,抄平放线,设置控制点。基坑开挖一般采用“开槽支护,先支后挖,严禁分层开挖和超挖”的开挖原则。
2.浅基坑开挖:基坑开挖程序一般为:测量放线、分层开挖、降水、修坡、整平并留足土层。
(1)基坑开挖前,应根据工程结构、基坑深度、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施工方法、工期和地面荷载确定基坑开挖方案和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案。
(2)土方和建筑材料堆放在基坑边缘,或运输工具和机械沿开挖边缘移动。一般距基坑上缘不小于2m,堆放高度不超过1.5m,在垂直坑壁边缘,应适当加大此安全距离,不宜在软土地区基坑边缘堆放废土。
(3)基坑周围地面应做好防水和排水,防止雨水等地下水浸入基坑周围的土中。
(4)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坑底和验槽,以减少暴露时间,防止地基土原有结构因日晒雨淋而受损。
(2)深基坑开挖
1、土方开挖顺序,须严格符合支护结构的设计条件。
2.深基坑工程的开挖方案主要有放坡开挖、墩式开挖、盆式开挖和逆作法开挖。前者没有支撑结构,后三者都有支撑结构。
3.边坡开挖是Z经济的开挖方案。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许,且经验能保证土质边坡稳定时,可采用放坡开挖。
4.墩式开挖适用于大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护形式为角撑、圈梁式或边桁架(架)架式,中间留有较大空间。这时候,中间的桥墩可以作为支点,搭建栈桥。挖掘机可以利用栈桥下到基坑里挖,运土的卡车也可以利用栈桥进入基坑里运土。优点:可以加快挖运土的速度。缺点:由于先开挖基坑周边土体,支护结构承受荷载的时间较长,在软粘土中时间效应明显,可能会增加支护结构的变形,对支护结构不利。
5.锅挖就是先把基坑中间部分的土挖出来,四周留土坡,Z后把土坡去掉。优点:周围的土坡可以支撑挡土墙,有利于减少挡土墙的交叉。缺点:大量土方不能直接运输,需要集中吊装,然后装车运输。
6.当基坑较深,地下水位较高,开挖的土大多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合理的人工降水措施。在降水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附近已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道等有无沉降变形。
7.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
(3)土方回填和压实作业
1.土料要求和含水量控制: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填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8的土、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达不到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填土应尽可能使用类似的土壤。一般来说,土料的含水量适合拿在手里,在地上开花。气候干燥时,须加快挖、移、平、滚的过程,以减少土壤的水分流失。当填料为砾石土(填料为砂)时,碾压前应充分浇水,以提高压实效果。
2.基质处理(1)清除基质上的垃圾、草皮、树根、杂物,清除坑内积水、淤泥、种植土,充分压实、夯实基质。(2)应采取措施防止积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地基土下沉。(3)当填筑场地地面陡于1/5时,边坡应挖成高度为0。2 ~ 0.3m,宽度1m以上,然后分层填土,使剩余部分结合,防止滑动。
(4)土方填筑和压实
1.填土的坡度应根据填土的高度、土壤的类型及其重要性来确定。对于长期临时填土的边坡坡度,当填土高度小于10m时,可采用1:1.5;如果超过lOm,可以做成折线,上半部分1:1.5,下半部分1:1.75。
2、填土应从场地的Z低处开始,自下而上,全宽应分层填筑。
3.填料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回填和压实。
4.填料应尽可能用类似的土壤填充。填土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用压实系数λ c来表示..压实系数是受控(实际)干土密度Pd和Z大干土密度Pdmax。的比率。当含水量Z佳时,Z大干土密度Pdmax由标准压实方法确定。填土应控制土的压实系数λc,以满足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土方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包括三个特点:工程量大、劳动强度大、施工复杂。土方工程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土方开挖和运输、深基坑开挖、土方回填和压实、土方填筑和压实。